12月22日,閩北紅軍唯一的幸存者,今年103歲高齡的老紅軍馮品榮回到故鄉石塘鎮宣講紅色故事。
在石塘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馮品榮用樸實的語言為石塘鎮中心小學的學生們講述當年閩北紅軍的戰斗歷史,他勉勵學生們一定要永遠懷著一顆感黨恩的心,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要好好學習,用優異的成績回報黨和國家,回報那些為了我們現在美好生活而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先烈。
馮品榮
1919年3月出生在鉛山縣石塘鎮石塘村,父親馮公保1931年參加了紅十軍,1932年在一次戰斗中壯烈犧牲;母親周氏,時為鉛山縣婦女主任,被國民黨大刀會抓去生死未明;哥哥、嫂子、大叔、小叔先后在抗戰中犧牲。
1933年,紅十軍閩北獨立團機槍連連長王禮慶(也是馮品榮的同鄉),回鄉探親知道了馮品榮的不幸遭遇后,帶14歲的馮品榮加入了紅軍,馮品榮成為了閩北紅色醫院的一名衛生兵。1936年馮品榮隨部隊開赴安徽抗日前線。
1937年,馮品榮成為了衛生隊班長,同年8月,在衛生隊指導員陳氏(中共黨員,上海人,具體姓名馮品榮已忘記)、衛生隊隊長曾國保(中共黨員,福建人)的介紹下,馮品榮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41年皖南事變,當時馮品榮的團長下令過江,身上除了槍支彈藥,其余物品全部扔到江里,輕裝上陣,馮品榮因此就把入黨材料等隨身物品全部扔入江中。戰役結束后,馮品榮本人不幸被國民黨108師俘虜,國民黨見馮品榮還小,便把他留了下來做伙夫,他的兩名入黨介紹人陳氏、曾保國犧牲。
1942年,國民黨108師經過鉛山縣,馮品榮以請假回家看望家人為由,逃了出來,之后一直留在鉛山,以理發為生。因皖南事變新四軍部隊大部分被俘或犧牲,馮品榮自此也就和黨組織、部隊失去了聯系。
1967年,馮品榮打聽到自己的老家在貴溪市天祿鎮滴水村蓮塘組,變賣家當后返回了貴溪,居住至今。
(記者:王永超)
本文未經允許,
請勿轉載!
侵權必究!
編輯 |林程鵬
審核 | 蘇家福 鐘晨
簽發 | 黃一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