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
江西省檔案館微信公眾號發布了一條“尋石”啟事
↓↓↓
《尋石啟事》手機截圖
文中稱:"照片上的人物都清楚,但在哪照的沒人知道。如今,照片中人物的后人想追隨父輩足跡,尋訪當年的江西之行。所以,照片背景中的大石頭,至關重要。找到了大石頭,也就能找到當時的行進路線。從照片上看,背景所在地是一座不是很高的山坡,間雜有灌木山草,有一根木制電線桿一塊顏色偏灰黑色的蛋狀大石頭從左邊三分之一處裂開,似是用巨斧大力劈開般。也許是出于好奇,也許是有什么典故,朱老總他們在此留下了這張珍貴的合影。"
1962年3月14日朱德等在鉛山武夷山鎮“試劍石”處合影
照片中人物:(左起)黃知真、朱德、陳奇涵、王卓超、陳奇涵夫人衛彬、朱德夫人康克清(供圖\江西省檔案館)
為了找到這塊大石頭,作者甚至多方尋找資料,并從已經披露的其他照片發現,朱德總理手中持著的拐杖(螺旋狀),曾在視察“江西共產主義勞動大學大茅山分?!保ǖ屡d)的照片中出現過,因此猜測,石頭在德興至上饒市之間的可能性非常大!
那么這塊大石頭,到底在哪里呢?
文章已經發出,立刻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上饒檔案館和鉛山檔案館也迅速調來資料,紛紛查詢這塊石頭和朱德同志的“淵源”。令人激動且興奮的是,一天時間不到,這塊石頭便有了“下落”!
石頭,就在上饒市鉛山縣武夷山鎮!
試劍石
(供圖\鉛山縣武夷山銘仕茶葉詹朝華)
“試劍石”上的明代石刻
(供圖\鉛山縣武夷山銘仕茶葉詹朝華)
傳說唐末黃巢起義時,有位將軍欲將由此入閩,探知分水關早有守軍戒備,將軍發誓必破此關,見此巨石,遂撥劍試鋒,一劍將石劈開,故稱“試劍石”。草鞋嶺 ,位于原武夷山墾殖場總場東南10公里處,上饒至分水關公路旁,試劍石(“切玉”)在村邊公路邊矗立。全村12戶、54人。水田178畝,以種水稻為主。因此村為車盤通往分水關必經之路,當時住戶建村于路旁山坡上,開設飯店和買草鞋為生,故稱草鞋嶺。清朝光緒(1875—1908))年間建村,姓名失傳。
為讓廣大讀者感受試劍石“切玉”的氣勢,我們調整角度再來一張圖。
“試劍石"
(供圖\鉛山縣武夷山銘仕茶葉詹朝華)
鉛山縣武夷山鎮位縣城南部,與福建交界的一個鄉鎮,前身是江西武夷山綜合墾殖場,地處武夷山脈北段,武夷山脈主峰“黃崗山”在場境內。黃崗山號稱華東屋脊,武夷山脈主峰,地跨閩贛兩省,南麓屬福建,北麓屬江西。海拔2160.8米,是華東六省一市最高峰。至高點位于江西省鉛山縣,每年夏末秋初,山頂遍布的黃花菜皆呈金黃,故名黃崗山。2017年7月在波蘭召開的第41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審議通過江西鉛山武夷山成功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地。
地圖里的鉛山武夷山
(供圖\鉛山縣檔案館)
據《朱德年譜》相關記錄,1962年3月13日至1962年3月16日,是朱德武夷山之行的時間。
《朱德年譜》中1962年3月江西、福建之行相關記錄
(供圖\德興市檔案館,來源\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
據2004年第11期《福建黨史月刊》刊載的《一九六二,朱德視察武夷山》一文記載,1962年3月14日至3月16日朱德來位于武夷山著名風景區五曲溪畔和天柱峰下的干部療養院視察,由時任福州軍區后勤部干部療養院政委劉瑞堂負責接待,據劉回憶稱,1962年“3月13日(疑為3月14日,作者注)下午,朱德一行在江西省王省長(王卓超)和上饒地委書記黃知真等陪同下,從上饒乘車來武夷山視察?!薄翱悼饲搴退呐畠弘S行”。為“確保朱德在武夷山期間的絕對安全,武夷山療養院以外的安全工作,分別由南平和上饒地方公安干警負責”(因武夷山跨江西上饒和福建南平兩地區)”。據了解,該“試劍石”所處位置草鞋嶺村在上(饒)分(水關)線公路旁,為上饒入閩必經之處,故極有可能是當時朱德一行從上饒赴武夷山療養院途中停車休息時拍攝。
鉛山的名勝吸引了朱老總一行在此留影。朱老總戎馬一生,南征北戰,歷盡艱險,為之奮斗的中國人民解放事業,終于獲得了偉大的勝利。在和平的年代,他仍關心國家發展和人民生活,不顧七十多歲的高齡,四處考察調研。他在鉛山一個小小的名勝古跡處流連合影的照片,無意中又為鉛山歷史發掘和推介了一處風景。
這張照片,體現了咱們大美鉛山的魅力!也體現了咱們上饒及鉛山檔案工作的魅力和效率!
1962年3月16日上午,朱德在武夷山療養院與閩北老同志及”五老“代表及療養院全體人員合影留念
作者 /鐘晨 綜合江西檔案、上饒記憶